前一段时间中央一套播出了记录毛泽东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习时的事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在钦佩毛泽东的胆识和勇气的同时,我对剧情中的很多细节产生了怀疑。
首先,当年毛泽东所就读的是湖南省第四师范学院,后来一、四两校合并才出现现在真正意义上的湖南省第一师范。而剧中笼统的称之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无论从尊重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尊重伟人的角度来看,这都是不合理的。
其次,剧中讲到因为有毛泽东、蔡和森这样胸有大志、腹有诗书的人才,杨昌济(板仓)等人便认定一师大有前途。板仓先生甚至因此收回成命,接受了孔校 长的聘请。要知道在当时谁也不可能知道此时咄咄逼人的毛泽东将开拓中国革命的前程并成为中国的开国领袖,同样不会知道恭顺谦让的蔡和森将为中国的革命事业 做出巨大的贡献。还有仲老的特别关照,何教员的格外破例,陶嘶咏的爱慕等,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在文艺作品中为了鲜明的表现一个人物的精神,稍做修饰进行 渲染是完全可以的,而如此夸张的去刻意描绘,就有失风雅了。
最后,剧末巡捕房警察不多一秒不少一秒的一枪,又使历史剧成为戏剧。
历史就是历史,如果在表现真实的历史剧中闹出《康熙王朝》中“我孝庄......”这样的大笑话,才叫可悲。
总之,我认为《恰同学少年》是一部不错的青春励志历史剧,尽管我并不看好革命题材的影片。我只是希望现代社会中有更多的人尊重史实,尤其是广大的舆论力量,因为历史在大众的肩上,不要在谴责某些国家不尊重历史的时候,自己却不尊重自己的历史!
总之,我认为《恰同学少年》是一部不错的青春励志历史剧,尽管我并不看好革命题材的影片。我只是希望现代社会中有更多的人尊重史实,尤其是广大的舆论力量,因为历史在大众的肩上,不要在谴责某些国家不尊重历史的时候,自己却不尊重自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