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0日星期二

对《恰同学少年》的一些批评

前一段时间中央一套播出了记录毛泽东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习时的事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在钦佩毛泽东的胆识和勇气的同时,我对剧情中的很多细节产生了怀疑。

首先,当年毛泽东所就读的是湖南省第四师范学院,后来一、四两校合并才出现现在真正意义上的湖南省第一师范。而剧中笼统的称之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无论从尊重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尊重伟人的角度来看,这都是不合理的。

其次,剧中讲到因为有毛泽东、蔡和森这样胸有大志、腹有诗书的人才,杨昌济(板仓)等人便认定一师大有前途。板仓先生甚至因此收回成命,接受了孔校 长的聘请。要知道在当时谁也不可能知道此时咄咄逼人的毛泽东将开拓中国革命的前程并成为中国的开国领袖,同样不会知道恭顺谦让的蔡和森将为中国的革命事业 做出巨大的贡献。还有仲老的特别关照,何教员的格外破例,陶嘶咏的爱慕等,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在文艺作品中为了鲜明的表现一个人物的精神,稍做修饰进行 渲染是完全可以的,而如此夸张的去刻意描绘,就有失风雅了。

最后,剧末巡捕房警察不多一秒不少一秒的一枪,又使历史剧成为戏剧。

历史就是历史,如果在表现真实的历史剧中闹出《康熙王朝》中“我孝庄......”这样的大笑话,才叫可悲。

总之,我认为《恰同学少年》是一部不错的青春励志历史剧,尽管我并不看好革命题材的影片。我只是希望现代社会中有更多的人尊重史实,尤其是广大的舆论力量,因为历史在大众的肩上,不要在谴责某些国家不尊重历史的时候,自己却不尊重自己的历史!

总之,我认为《恰同学少年》是一部不错的青春励志历史剧,尽管我并不看好革命题材的影片。我只是希望现代社会中有更多的人尊重史实,尤其是广大的舆论力量,因为历史在大众的肩上,不要在谴责某些国家不尊重历史的时候,自己却不尊重自己的历史!

2007年4月5日星期四

(一)

一方仙云咋飘落,四面凡夫尽回眸。

牡丹自惭羞掩面,桂花欲望半遮眼。

池中鱼沉飞雁下,风来骤停蝉休鸣。

(二)

钟情自是第一眼,悲喜相伴这两年。

痴狂说爱数无数,愚人缄口独忍孤。

犹记诗云涸温峻,不忘余音繁灿蚕。

相如无心奏管弦,卓女闻而表心言。

千岩万壑纵横前,天涯海角亦相随。

2007年3月10日星期六

假冒哲学家

看到了太多本不该我们所看的,听了太多本不该我们所听的,也经历了许多我们不该经历的。它督使我向极端的世界靠近,逼迫我们去揭示 罪恶,用自己内心的正义与善良,而非苟且偷生,安于现状。但个体的力量过于微小,群体的力量则太涣散。一个个体的突围可能摧毁自己的全部——也是这个个体 的世界——而对群体社会则激不起一丝涟漪。感性的我们被罪恶折磨的不堪人样,柏拉图运用理性思维。于是,我们只有有意回避罪恶,以确保心灵的纯洁,以保全 生命的完整。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较为安稳的时代,也算生逢其时,不安心享受生活,哪有时间与一些败类较劲,剥夺自己的快乐?

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有三种形式:过一种享乐的生活;做一个自由并负责任的公民;做一个思想家或哲学家。既然无法在物质的生活中得到满足,也不安于做快乐的自由公民,便只好做一个哲学家,聊以自慰。

2006年4月22日星期六

蓝风筝的回归

我生性喜欢自由,尤其是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遨游。幸运的是,我生来就是自由的代言人。你会在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我飞过的倩影;你也会在花木凋零 的冬季,不小心被我划过你的眉梢。有人说,最好的生活是爱好与工作的统一。但身处复杂的社会,能够将职业与爱好统一的,的确很少。比如,有人喜爱自由,却 不得不承担起许多社会和道德强加给他们的责任,当他们精神不堪重负时,明智的人们就会放下包袱开始流浪。流浪,一个多么具有幻想和魅力词。流浪是一种文 化,流浪的人或许背上轻松,其实内心是一个永远沉重的世界,他们的面容憔悴,他们的目光,充满茫然。我庆幸自己的爱好与职业的统一,同样庆幸自己是自由的 而不是追寻自由的流浪人。

匆匆地行走,居无定所,我也想有一个安定的家;身处这个辽阔而空旷的空间,我并非完全认同;长大了,不代表我不怀念童年。看见满树的苹果,我会羡慕;遇到成群的蝴蝶,我也会孤独。

直 到有一天,我遥望见一只蓝色的风筝在一个快乐的小女孩儿手中飞起,随着她的奔跑,越飞越高。它冲上蓝天,仿佛进入了自己的天堂,飞翔的笑容湮没高度和空旷 带来的恐惧;或许,对它来说,临空而舞是一种本能,所以不存在战栗。蓝色的笑容就那样穿梭在蓝天白云间映衬着一个梦,映衬着一份快乐。

我 认定,我的存在是为等待它的到来。因为宿命已定。它的名字中有我的名字,我的名字在它的名字中。过去的岁月,孤魂般漂荡在空中,只是为了懂得珍惜此刻的拥 有。终于明白大地上那些孤独的旅行者,他们心中都期待有一个梦。没有梦想的灵魂无异于于行尸走肉,是没有价值的,说得更刻薄一些是一种浪费。

哀莫大于心死,喜莫大于看到梦想和希望。蓝风筝的到来,犹如苍海上划过一只帆船,沙漠里生出一片绿叶,从此,耐不住寂寞的流浪人更加坚定了脚下的每一步。

蓝风筝没有与生俱来的美丽,一如牵引着它的小女孩儿没有天生丽质的笑脸。每个人的生命都在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他人的哭声中结束。而生命过程中的笑脸,正是因为有小女孩儿这样的无忧无虑的童趣。不仅如此,蓝风筝的自由也成就了它无与伦比的美丽。

人磨灭不了挑战极根的愿望,追求极根甚至超越极限就成了许多人奋斗的目标。我身体的自由达到了极限,但心里似乎永远被缠绕,纠缠不清。因此,我认为,小女孩儿手中的那根线限制了蓝风筝的自由,限制了蓝风筝去撷取更多的快乐。

你飞的样子很美。我对蓝风筝说。

你从天空吹过也非常有气质。它这样说。

然后,我们就一起在空中飞翔,一起从空中俯瞰大地,一起看着小女孩儿笑脸上的小酒窝偷乐。

欲望征服人们为自己所喜爱的事物而战,还为自己作为强者的尊严而战。普希金做了榜样,所以,我们不在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我说,我想要带你飞过森林,陪你看海洋,让世界充满阳光自由地飞翔。

然后,我一用力,蓝风筝眼中闪出最后一丝光芒,便如陨落的流星般从我身边坠落。我惊慌失措再狂卷一阵,只见蓝风筝如秋叶般,暗淡了光彩,飘然而下。

小女孩儿望着远坠的蓝风筝,伤心地哭了。我停下了脚步,虔诚地为它祈祷。我终于明白,蓝风筝自由就是限制它自由的线,没有什么可以取代,表面上,我与蓝风筝总是背道而行,实际上,正因为如此,我们之间才建立了默契与和谐。

风筝已逝,往事已去。一路相伴的情感,只能藏于彼此的心中;而抑郁怀念的苦痛,只有生者明白。

我将履行我的职责继续流浪,没有谁需要为我停留,我也不需为谁停留。因为于我扬起的,即便是一粒沙尘,也终会归沉大地。在今后寂寞的日子里,我将带着它的幻影一路走向我们梦想的蓝色大海。

我,祈求蓝风筝的回归。

2006年4月10日星期一

有意而作

<一>

春来突送雪,人去自寻愁。

问雀鸟何在,深山老林后。

<二>

身前身后墙,左右尽冰凉。

冉冉云间雁,知欲往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