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ATTITUDE给你制作的明信片


ATTITUDE给你制作的明信片

新年快乐 牛年快乐 ATTITUDE

2008年12月28日星期日

BAIDU VS GOOGLE

2008年11月14日星期五

生命如此流淌---解构《一一》

转自http://www.filmsea.com.cn/movie_review/200112072172.htm

一共花了两个半天的时间看《一一》,看了两遍,每次三个小时。很佩服杨德昌的耐心,大段大段的长镜头为的就是拍出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没有什么大悲大喜,好像发生的一切都是我们身边经历的,可是我的心里还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愁绪。或许是因为杨德昌异常冷静的镜头,让我得以清晰的看见我们生活的本来面目。那个中年父亲的压抑和努力,那个母亲突然的惊觉悲哀,那个情窦初开而又善良纯洁的女儿所展开的初恋,还有那个天使一样的小儿子手里拍摄别人后脑勺的相机。想起以前看李安的《饮食男女》,也是看的一身仓皇。生活就像一片海,表面的风平浪静蕴藏着无穷的惊涛骇浪,我们谁也不比谁幸福或者悲哀。原来你所烦恼的也是他的挣扎,而她的伤心或许你也曾经承受。我们都一样成长一样生活。

  结婚:

  开始的开始是一场婚礼。
 首先进入耳朵的是此起彼伏的钢琴声,想起岩井的作品来,《四月物语》或者《情书》还有《梦旅人》里都有的干净舒缓的音乐。这样的钢琴配上两个穿礼服的新人让看的人不禁生出许多感慨。只是镜头一转,我们看到那个新娘的礼服是凸起的,原来她已经有了几个月的身孕。而画面里又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女人,她跑到新郎的妈妈那里哭诉。她是新郎的旧情人。
 一切都无从更改,昨天的誓言放到今天来听不过是短短的一句告别,这个女人不合时宜的出现无非是为了心里的那么一点点不甘,她还能要回什么呢?

  重逢:

  我不喜欢这个词语,它代表很多原本以为可以尘埃落定的事情再次扑朔迷离。
 这个婚礼的间隙,新郎的姐夫遇到了他的初恋情人。十几年不见,双方在电梯口的重逢让彼此都跌进了记忆的深渊。长长的凝视后是客气的寒暄,然后女人离去。只是到底不会就这样离去,她还是回头。
 这一次是一连串的质问,这么多年压在心头的怨恨和牵挂等到终于有机会发泄时,女人的气急败坏显而易见。这时候电梯门又开了,出来的是他们曾经的同学。于是又是客气和寒暄,一切似乎止于此。
 不过看的人都明白,故事其实还刚刚开始。

  中风:

 这种病一般都是老人得的,突然的毫无征兆的像植物人一样躺在床上,让所有的亲人都不知所措。
 电影里中风的是新郎的妈妈。我总觉得老太太的中风是导演太过刻意的一次安排,为的是让里面的人能有一个窗口审视自己的生活。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到老人的床边自言自语,有外孙女的自责,有儿子的欲言又止,也有女儿的悲伤。

 邻居:

 人本是群居的动物,于是我们都有邻居。而邻居其实也过着跟我们一样的生活,或者悲伤或者不悲伤。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装作看不见,因为那是别人的故事,尽管他们与我们只有一墙之隔。
 电影里除了新郎一家被摄入镜头外,一同呈现的还有姐夫的邻居家。那是一个单亲家庭,风韵尤存的母亲和任性美丽的女儿。我们看见电梯口女儿跟情人的接吻也看见母亲在同样的地方躲避姐夫的小儿子好奇的眼睛。隔壁的姐姐因为惊觉自己生活的单调而面对丈夫哭泣时,耳朵里灌满的是邻居家母亲跟情人激烈的争吵。想起阿莫多瓦的镜头里常常有一幢开满灯却没有窗帘的大厦,我们跟着画面可以看见每一个窗户里的秘密,有人说话有人沉默,有人做爱有人孤单。就像上帝对我们的张望一样,我们不知道,可是他看的很清楚。
 这个世界谁也顾不了谁,谁都是一样纠缠离合。

  哭泣:

 这虽然是人的一种天生的本能,但是让我们仔细想想,一旦我们成人就很少会哭泣了。你记得上一次哭是为了什么吗?跟男朋友分手还是亲人的离去?大多数时候我们选择把悲伤放进心里,然后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让时间淹没一切。真的,一个成年人在真实的生活中其实很少会哭。倒不是因为坚强,而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理由落泪。
 但是电影里的人会哭,会有像动画片里才有的那种眼泪,也有黑暗中的默默流泪。在《一一》里记住的就是这样两种哭泣,前一种来自新郎的姐姐,而另一个镜头则是姐姐的女儿。
 新郎的姐姐面对丈夫泣不成声,因为她发现自己每天跟躺在床上的母亲说的都是同样的话,这些话就是她每天过的日子。她发现自己的生活原来是如此单调,几句话就说完了,然后今天就是明天的预演而明天也就是永远的延续,于是她痛哭。其实镜头前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是我们没有机会自知罢了。 可是知道了又能怎样,平淡和平凡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激情永远是瞬间的烟花,看痛了眼睛也烧痛了心。留不住,留不住,到头来谁都是平安即福。
 而姐姐的那个念高中的女儿在黑夜里一次次面对躺在床上的外婆默默流泪是因为女孩子的心难以言说的纯洁。不能有半颗沙粒呀,风一吹好像就会痛起来,于是眼泪就要落下来。婷婷觉得是自己忘了倒垃圾才使外婆中风的,于是她希望外婆能够醒来就算是对她的宽恕。她的初恋结束后她又来到外婆床边流泪,因为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不全是她想象的那么美好,为什么她真心的付出换来的却是荆棘般的刺痛,而我们也看到一个女孩就是这样长大成人的。

  
相机:

 在我眼里相机的发明者是跟提出人类进化论的达尔文有相同地位的人,有了相机我们能够使时间停留,让我们得以在事后还可以看见当时当刻的世界。在《一一》里相机却是发现真相的武器,只是使用它的是一个念小学的孩子,新郎姐姐的小儿子洋洋。
 这个孩子不多话,不是那种通常意义上的调皮鬼。但是他实在是一个很独特的小孩,比如他始终相信眼见为实,比如他跟爸爸说人其实只能看见一半的真相,因为我们的背后没有眼睛,所以我们看不见在背后的那一半真相。他的爸爸说可以用相机去拍,于是他的镜头对准的是每个人的后脑勺,那里是我们的视力永远无法到达的地方。
 而我想到的是很多年前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句句子:“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见这个女人都觉得她的背影很孤单。”原来人的背后也是一个世界,因为不能掩饰,或许更接近真实。

  学校:

 这是每个人接受教育的地方,有的应该是阳光雨露,和风细雨。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时候这也是第一个让孩子知道伤心和自卑的地方。
 杨德昌对学校似乎没有多大好感,在《一一》里我们看见洋洋在学校里的遭遇都不愉快。那里有一个整天拄着拐杖不分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主任,还有几个在老师面前打小报告的女生。洋洋的气球被女生报告成了保险套,他听不懂主任的问话,而我不明白的是小学的女生难道就懂这个名词的指向了吗?洋洋的相片得到的是主任的嘲讽,镜头里的小孩沉默的看着大人,而我感到的却是大人的蠢笨和无知。到底谁比谁聪明,谁教育谁?!

 初恋:

 大学的同学曾经说过一句让我仓皇的话:“初恋的成功在于不成功”,当时不明白,后来想想大概每一段初恋都是一次惆怅和成熟的开始吧。
  《一一》里进行过两段初恋的纠缠,父亲的和女儿的。
 杨德昌不愧是技法纯熟的导演,不露痕迹中将这两段感情的启承转合呈现的淋漓尽致。女儿婷婷的开始是因为一封信,原来是给邻居家的女儿做邮差的,结果那个男孩子却看上了自己。爱情的展开一如所有情窦初开的女孩,换下曾经一成不变的校服,开始流连于镜子前试穿各种美丽的裙子。第一次坐男孩子的自行车,第一次跟男孩子看电影,过人行道的时候终于被他牵起了手,而在自己家门前的高架桥下终于被他吻了去。
 镜头一直在切,切到的是父亲在日本的行踪。因为那个在婚礼上重逢的情人也到了日本,只是为了当年男人的不告而别。为了讨得一个说法,好放下心里沉沉的包袱。像极了张艾嘉的《心动》,金城武跟梁咏琪多年之后的重逢在彼此心里泛起的涟漪让看的人都不禁心动。终于能够心平气和的说清楚了,甚至连当年为什么会看上彼此的理由都试着说明白。因为是在日本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所以人都是真空般的清澈。见面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拥抱,深夜的时候感慨万千的拥抱,再多的汹涌和挣扎都融化在这些紧紧的拥抱中,一切还是止于礼,他们知道过去的毕竟是过去了,初恋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属于记忆。
 张望一下我们的过去,纠结在心的或许只是自己的不甘。说不上后悔或者无奈,当我们经历过初恋,我们才走出了成熟的第一步。

  工作:

  以前我总以为工作是一种兴趣,人是为了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才工作的。但是现在我越来越知道工作其实不代表别的,工作就是工作,更多的是为了生存。工作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个世界上把工作当成享受的人为数不多,而能够在工作中不戴面具完全付出真心的更是少的可怜。《一一》里的姐夫就是这样做的男人。我们其实都明白这样做是对的,但是我们同时又清楚的感受到他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他还是不快乐。
  为了自己公司的业务,姐夫去跟一个日本客户谈生意。这个日本人是跟他一样的性情中人,彼此一旦交流就发现是那种可以做朋友的人。于是一同喝酒一同聊天,尽管两个人都用非母语的英文对话,但是从眼睛里看到的是真诚和信任。只是友谊的外面毕竟还披着工作的硬壳,公司所做的决定到底还是会伤害朋友的心。一伤就是两个人,分不清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我的是非观于是不够用。
  后来姐夫的同事跟姐夫说自己每天拼命上班其实从来没有开心过,姐夫告诉同事是因为做的都是自己不喜欢的事。
  那么我们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一一》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能够回答?!

  葬礼:

  最后的最后是一场葬礼,还是有此起彼伏的钢琴声,配合灿烂的阳光,浓郁的绿树。悲伤的气氛反而减弱了,有的是没有结尾的惆怅。影片里每个人的故事都还在继续,只是婆婆的离开预示着那扇能够审视自己灵魂的窗被关上了。余下的岁月不知道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让他们看见自己的生活,现实中的我们起码并不自知。
 开始于婚礼,结束于葬礼,杨德昌或许是在试图讲一段完整的人生,期间还有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而洋洋对着婆婆念出的话却让镜头前的我叹息,他还是在说他的眼见为实,他觉得婆婆是去了一个大家都看不见的地方。他很想婆婆特别是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他终于明白了婆婆为什么总说自己老了,他也感到自己老了。
 一个念小学的孩子感叹自己的苍老时,我分不清是杨德昌在说还是我在说。一声老了,是生命更新的问候还是承重自知的开始,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自己被重重的击倒,因为生命的很多真相都在前面的三个小时中被揭穿,我有仓皇的疼痛。

谢谢你看完了我的字。

藤井树

我们真的会有第二次机会吗?(《一一》影评)


转自http://www.filmsea.com.cn/movie_review/200112070305.htm
这是一部很低调的电影。虽然拿了今年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还是很少人提起,可能和没能参加金马奖的评选有关吧。
主人公是 NJ, 一个电脑公司的高层主管。NJ母亲突然中风,昏迷不醒。家人需要每天轮流跟她讲话,以助其康复。可每天的生活是如此的千篇一律,每个人面对着沉睡中的老人都张口结舌。不得不让护士念报纸来解脱尴尬困境。NJ 的太太无法忍受自己生活的“空白”,上山入宿寺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念高中的女儿婷婷开始谈恋爱,NJ知道早晚有一天女儿会离他而去,嫉妒却又无可奈何。公司里财经前途渺茫,但所有的主管都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只有在某些需要一个“看上去老实”的人的场合,才会想到他。他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却被生活的涡流冲的身不由己。一切的不如意发生在身边,可面对婆婆依旧无话可说。10岁的儿子阳阳问他是不是我们只能看到一半儿的事情,我们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
NJ邂逅了30年前的初恋情人Sherry。借去日本出差的机会和她重叙旧情。30年过去了,Sherry 依然对NJ 当年不告而别耿耿于怀。两人彼此知道自己是对方的真爱,却无法从头再来。
母亲去世了。太太下山回家。NJ很坦白地和太太说,他曾经以为如果他有第二次机会,生活会有不同。可事实上,即便有了第二次机会,他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生活还是会一如既往。
没有刻意的深化,没有煽情的造作。生活中的虚伪与真实,美丽和丑陋,生与死都活生生的展现在眼前。看不到的那一面,在我们的脑后,切切实实地存在着,触手可极,如同等待电梯。
我们真的会有第二次机会吗?30年的岁月蹉跎,不是几滴眼泪,几声叹息就能一笔勾销,置之不理。Sherry 说自己要离婚,她实在不想再次失去他。NJ 不由得倒退了一步。Sherry 痛骂NJ 是胆小鬼,放声大哭,命运无法改变。她后悔自己又犯了和30年前一样的错误。NJ 轻轻地把她揽进怀里,说:“不要这样。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你”。
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你。也许爱情真的不会有结果,也许所有的努力都是个错,可真爱时的心心相映,却不会被时间消磨,30年后,依然在平平淡淡中闪烁。
“我没有再爱上过另外一个人”。这是NJ和Sherry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夜,Sherry 不告而别。

Matthew Emmons

Matthew Emmons, a name which is probably not known by many people, really got my attention today. If you knew him, then you probably did from the 2004 Athens Olympic game. He was in the final of the 50m rifle three positions shooting competition that time and he was leading after the 9th shot, gold medal was at his fingertips. But something terrible happened in the last shot. He accidentally cross-fired (shot on another person's target) and lost the chance of winning gold medal, he finished 8th.
He was devastated, no doubt. Olympic gold medal was so close and then suddenly gone within seconds. I could not imagine the emotions that went through his mind. Luck was definitely not on his side when he pulled that last trigger. But still he wasn't all out of luck.

Katerina, a Czech shooter who was competing at the same Olympic games as well, felt that she had to have a word with Matthew, because she had a bad game that day too. And so that's how Matthew met his wife. He lost his gold medal, but in the end, he met the love of his life. They tied the knot in 2007.

Both husband and wife came back for the 2008 Olympic games. Katerina managed to grab gold in the 10m air rifle, which is the 1st gold of this year's Olympic. That was when I started to notice Katerina because she defeated China's Du Li. Her husband was there to congratulate her, but I didn't know about their relationship then.

Today, Matthew competed in the 50m rifle three positions again, trying to get the gold medal which he should 4 years ago. After the qualifying round, he was in the first place, entering the final 10 shots. 9 shots was fired by the finalists and Matthew was 3.3 points ahead of the second place competitor, considered a big lead in this game.

In the last shot, he didn't repeat his previous mistake of cross-firing. However, he made a serious mistake of shooting 4.4 points (maximum point is 10.9). The gold medal slipped from his hands once again, he was so close to it. He ended up 4th place. His wife was in disbelieve watching the final shot by her husband.

Matthew looked a bit upset, there was nothing he could do. Still, he walked up to the gold medalist and congratulate him. The camera then showed his wife kissing him and hugging him by the head and her face still smiling, trying to comfort him. This really touched me, more than the fact that the gold was won by the Chinese.
I am touched by the love that Katerina has for Matthew. I am touched by Matthew's great sportsmanship. I really hope that something good will happen after this, just like how he got to meet his wife 4 years ago. And if he would be in the next Olympic games, I wish him all the best and may the next Olympic gold medal be his, he really deserves it. Good luck to you, Matthew.
FromElf and the City